欢迎来到科创生物!  股权交易代码:900416

15850060768

 全部分类 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信息中心
科创生物:深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

科创生物 / 2020-01-23 23:42:24

The single biggest threat to man's continued dominance on this planet is the virus." - Joshua Lederberg 



未命名_副本.jpg


     新型冠状病毒,WHO命名为2019-nCoV(Novel coronavirus (2019-nCoV)),它属于冠状病毒Coronavirus的β属的一种单链RNA病毒,跟我们所熟知的SARS和MERS同属。其结构组成亦具有很大相似度,主要有与人体RNA结合的膜糖蛋白(M,Membrane protein,负责营养物质跨膜运输,新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)、协助病毒RNA跨膜进入细胞内质网的N单白,以及刺突糖蛋白(S,Spike protein,是受体结合位点、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)。


未命名_副本.jpg


      冠状病毒颗粒结构与结构蛋白:N:核衣壳蛋白;S:Spike蛋白;M:膜蛋白;HE:血凝素酯酶;E:包膜蛋白(图片来源: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Coronavirus Proteins: Molecular Modeling of Viral Nucleoprotein)

2019-nCoV与SARS的N蛋白同源性很高,达94.37%。不排除和其他的冠状病毒也有同样相似性,这种识别很大可能会出现假阳性,相对于现有的PCR(聚合酶链反应)检测存在很大劣势。


未命名_副本.jpg

       冠状病毒在1965年已被分离出来,但人们目前对它们的认识相当有限。5~9岁儿童有50%可检出中和抗体,成人中70%中和抗体阳性。鼻病毒是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的。人们首先发现鼻病毒与感冒有关,但是只有大约50%的感冒由鼻病毒引起。1965年,Tyrrell等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,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,命名为B814病毒。随后,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,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。1967年,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,其代表株是OC43株。1968年,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,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棘突,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为冠状病毒。1965年,Tyrrell与Bynoe利用胚胎的带有纤毛的气管组织首次培养出冠状病毒,此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如日冕般外围的冠状,因此被称为冠状病毒(Coronaviridae)。1975年,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冠状病毒科。已知有两种冠状病毒会影响人类,2/3早产儿的普通感冒与呼吸道感染是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。目前所知,冠状病毒科只感染脊椎动物,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。自1980年在德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冠状病毒讨论会以来,日益受到医学、兽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广泛重视。这类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神经系统的嗜性。儿童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不常见。

      1975年,国家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。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,冠状病毒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。

历史记录

      1937年,冠状病毒(Coronaviruses)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。

      1965年,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。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,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,因此命名为“冠状病毒”。

      1975年,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。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,冠状病毒科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。冠状病毒科的代表株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(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,IBV)。

      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(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,SARS,传染性非典型肺炎)就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。

      2012年9月,新型冠状病毒在沙特被发现,因与非典病毒同属冠状病毒而得名,目前尚未找到医治该病的有效办法。不过沙特卫生部网站上提供了预防该疾病的措施,分别为勤洗手,常开窗,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、鼻子和嘴巴,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区域等等

      2012年9月27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26日向194个成员国发出新型冠状病毒防御指南,并呼吁全球卫生机构人员上报所有赴沙特或卡塔尔旅行,并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。

      在发给194个成员国的卫生指南中,世界卫生组织表示,卫生工作人员应对患有急性呼吸道病症,并在过去10日内去过新型病毒发现地或接触过疑似及确诊病例的患者保持警惕。受感染患者可能还伴有发烧(体温高于38摄氏度)和咳嗽症状,并需要住院治疗。

      2014年,香港卫生专家排除了它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有关的可能性,与1997年出现的H5N1禽流感病毒也没有联系。


未命名_副本.jpg

 

ICP备案证书号:苏ICP备13017990号-1 © 2005-2022 苏州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